| 返回首页 | 快速导航 |
站内搜索:
社会责任
+ 企业责任
+ 安全环保
+ 低碳生活
+ 理论研究
当前位置:首页 >> 社会责任 >> 理论研究 >> 正文 >> 低碳,才有未来
低碳,才有未来

哥本哈根的世界气候大会虽然已经结束,但是探讨“低碳经济”和“低碳生活”的话题从未停止。低碳经济、低碳社会、低碳城市、低碳社区、低碳项目------强劲的“低碳”之风开始席卷中国,如今“低碳”已经开始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。

《2012》这部世界末日的灾难篇,看完以后让人感到十分震憾。影片中世界末日的到来,正是因为全球车辆废气的大量排放导致的。而今,环保问题不得不让全世界的人们重视起来。正是这次哥本哈根会议的召开,一个新的概念开始走进了我们的生活,那就是“低碳生活”。“低碳生活”其实就是一种生活习惯,是一种自然而然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,只要你愿意约束自己,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,你就已经开始“低碳”了

但是,现实社会中往往都是一边自己可着劲地大肆进行基础设施的建造,一边忙不迭指责别人太折腾,闹了半天各自回家齐心协力继续糟蹋地球、糟蹋我们的生活空间。这就是哥本哈根会议的总结,与其说他是政治,不如说是人性使然——有好处的时候心怀天下,到负责任的时候鼠目寸光。

低碳、环保、绿色,就好像是悬在天边的五彩云霞,心情好的时候看一眼附和两句,完了该干嘛干吗。所有的指针都在催促我们向更好的生活并进——住更大的房子、吃更多不需要的东西、开排量更大的车子、买更多的衣服,然后在年终慈善总会期间再捐点钱给环保组织,买一张再生纸做的公益人士认证书。这一切多么的滑稽可笑------这就是我们面对的大环境,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他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有着约定俗成的对等关系。暑热天在写字楼里面冻得瑟瑟发抖的,才叫高级白领;上个6楼宁可等5分钟电梯也不爬楼梯,下了班到健身房挥汗如雨的,才叫都市精英;你要敢在大马路上蹬辆自行车,被当成是快递员的几率绝对高过环保主义者;一件衣服在办公室连续穿两天就有人怀疑你扶贫------

我们都是很正常的人,只是不自不觉中被裹夹着蒙蔽着诱惑着做下自绝后路的事。地球村是一只在温水中煮着的青蛙,慢慢丧失自救的能力。人类常常会选择性失明——自己没砍树就不觉得用一次性筷子有什么不妥,自己不开飞机就以为坐的是不用喝油的时空飞船,自己不用处理垃圾就天真以为它会天天自己消失,24小时开着空调就以为电是地球直接生产的取不尽用不完------社会细化的分工让高能耗的生活方式失去了被指责和被怀疑的明证,让证据尽可能地隐而不见,最大限度地抑制罪恶感,让浪费来得心安理得,这也许是商业社会最大的阴谋,他让人们在慢性自杀的过程中浑然不知。

我们需要那么多的汽车吗?马路上的车头连着车尾,早几年南通街上马路感觉还挺宽的,而如今堵车现象遍地都是。很多车里都是一个人,上万辆汽车呼噜呼噜喝着汽油。我们需要年中无休的空调吗?打开窗户放入一点新鲜空气不是更健康?我们需要那么多的吃食吗?吃完了又嫌自己太胖,再花钱去减肥,浪费更多的资源。

哥本哈根会议警示我们,生活不能再照着商家的忽悠或者学着有钱人的样子,相比商业广告和娱乐八卦,你更应该去听听逐年上升的海平面、高山雪线、海洋暖流怎么说,听听正在融化的冰川怎么说,听听无处可靠的北极熊怎么说。

如果说,低碳是我们的未来的话,未免太温和太想当然了。偶尔的交谈中一位朋友说,我们这代人拼命赚钱买房、最大限度花钱给孩子,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。等我们下一代或者再下一代成人了,他们只能做一件事了,那就是抢险救灾。

2012式的灾难场景还在我们的脑子里面,仍未散去。也许只有低碳,才有未来。

(江苏洋口港投资开发有限公司  杨宏兵)

版权所有©2006—2010江苏洋口港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苏ICP备05020609号  保华集团 保华集团成员